毕加索画的极简与多象

牛年带来不少毕加索的牛画,最流行来自这个从繁到简的画牛过程:


这些画是经石板印刷制作的,时间从1945年12月到1946年1月,用了大约6周。每次牛都少一点,他逗笑说,那些多余的给屠夫了。

最后这个只有十二条线。对于一般画家来说,经历的也许是逆过程,先打初稿,再逐步完善,最后画出一个栩栩如生的牛来。

毋庸赘言,这是个极简艺术的典型。人们津津乐道的是毕加索的话:“我花了四年时间画得像拉斐尔一样,但用了一生的时间,才能像孩子一样画画。”

但极简为什么更艺术呢?

我们先听毕加索怎么说:“不用都画出来就足以让人们联想到,这么简单不是有点奇怪吗?…最抽象的也许是最高的现实。”

这最后一句话是让人费解的。已经如此抽象怎么会是最高的现实呢?我认为是因为它可以给人更多的想象,或者各人有各人的想象。也就是事物的多象性。

人们认为是最现实的,通常是最逼真的那个。但这个最现实的,是“单象”的现实,也就是说,大家都能看到的同样的现实。而“最高”的现实,则是那个让人想象更多,而且各有其想的现实。

我在评论日本著名哲学家西田几多郎的时候,认为西田的“纯粹经验”,应该定义为所有可能的个人经验的总和,即所有个人经验集合的并集。毕加索所做的这个抽象的极简,就是最接近纯粹经验这个最大集合的那个集合。

这个说法,太哲学化了,用一个更艺术的想法再来想一想。

一切艺术品,都可以看成是上帝已经做出来等待艺术家来发现而已。米开朗基罗的雕塑,上帝早已藏在大理石里。梵高的画,其实上帝也已经画出来,等待梵高。

但是很显然,不同的艺术家去雕刻同样一块大理石,会给出不同的雕像。不同的画家,拿起同一块画板,同一支笔,画出来的是不同的画。这说明,上帝把不同的艺术品都放在了那里。因此,上帝的作品是具有多象性的。

一个画得栩栩如生的画家,好似只找到一象。

一个极简的画家,则把更多的“象”找出来。当然它不太栩栩如生,但它是抽象,是本质,而欣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象补充出具象。

我看见萧邦也说过与毕加索相似的一句话,他说:“简朴是最后的成就。在千符万音落尽之后,简朴就是艺术的王冠。” 李斯特也一样,年轻时华丽,年老时极简。

达芬奇对艺术的简朴也说过类似的话:Simplicity is the ultimate sophistication

林风眠一生在中西美术中进行探索,人生历经磨难,到了晚年做了一幅画,取了一个很大的题目叫”独步人生",构图和内容都十分简单,仅寥寥数笔几条线,没有色彩,与他自己过去浓墨重彩的画形成鲜明对比。

人们都说极简好,是因为极简具有多像性。

不过,我并不认为这最后一幅牛可以独立成为名画,因为人们没有那么强的艺术想像力,不能从极简的绘画中看到丰富的多像。更多的时候,人们需要艺术家带我们去欣赏,尤其是去欣赏他给我们发掘出来的还没有被别的艺术家所发现的象。也因此,艺术家们不断开拓新的表现方法。也许,不繁不简的几何牛,更有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感觉,也更受人欢迎吧。此外,人们之所以津津乐道这个从繁到简的过程,是因为它揭示了艺术的某种本质,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品。很显然,如果另一位艺术家也来搞这个过程,则没有了意义。

如果一个艺术家没有经过由繁入简,不曾有过 sophistication, 假如没有萧邦讲的"在千符万音 落尽之后" 的过程,可能不会很好地理解简朴是艺术的王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