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勃拉姆斯

现在,我们可以谈谈圣灵勃拉姆斯了。我在生命中的某一时刻开始,忽然被勃拉姆斯感动。我写了很多勃拉姆斯的文字,感觉我是勃拉姆斯样的人。但我看到另外一个人写的勃拉姆斯也很有共鸣。网上的文章,不记得名字,我想先引用他的话:“凝望窗外,思源湖上波光粼粼,无尽夜色中点缀着星星点点的灯光。 望着这情景,我忽然之中有了些想法:贝多芬式的精神,就如同这无边的夜幕一般,笼盖一切,仿佛就是整个人类所能共同见证,共同感受的那样;而勃拉姆斯一般的柔情与真诚,就如同这夜幕下或星星点点,或连绵成线的,有如那深邃与未知之中始终让人类得以相互扶持,相互帮助的点点真情。也许我真的像他,柔情深藏于心间,却不知如何表达,只能诉诸不寻常的方式,让朋友们猜谜语一般的去琢磨我的想法,去揣测我的内心。”

显然,有别人与我一样喜欢勃拉姆斯。而我为什么感觉自己也是勃拉姆斯那样的人呢?

我们先看看哲学家尼采怎么说:“我偶然发现,勃拉姆斯的音乐会感染一类人,他们忧郁,萎靡,不因充实而创造(create out of abundance),却为充实所憔悴(languish for abundance))。如果我们去掉勃拉姆斯从前辈大师那里拿来的东西之外,他的音乐剩下的就是渴望,怀念,憧憬和思念(yearning)。”

我觉得尼采这个说法不完全对。我听勃拉姆斯的时候,一般不会像听贝多芬第五第六或第九交响曲那样的昂扬激情,虽然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被人说成是贝多芬的第十。可是呢,我也不会有贝多芬第八钢琴奏鸣曲里那样的悲怆。我可能会有些忧郁,但也谈不上萎靡。不知道他为什么说不因充实而创造,但绝没有为充实所憔悴。可是尼采说的那最后个字太对了,我感觉很真切,就是Yearning这个字!

比如说他的第一首小提琴奏鸣曲,作品78号,几乎那三首曲子每一首最后的一小段,都是那么的Yearning!我前面提到过的他的作品40号,圆号三重奏里那如山风吹过的旋律,以及钢琴曲,作品117号,那沉静,能让自己一切悲伤入睡的摇篮曲,甚至那首美丽的,唱给孩子的lullaby摇篮曲,背后都是Yearning!

Yearning,Yearning,到底渴望什么呢?说不清,其实一切美好的东西,不论是回忆还是憧憬,都是那么让人渴望。

对,就是这么简单-渴望。勃拉姆斯的音乐,没有格里格的高山冰河,没有德沃夏克的大峡谷,没有斯美塔那的大河,没有贝多芬的大同世界,没有巴赫的通天之路,没有莫扎特的纯净之心,没有。。。只有一个人内心的渴望。

也许那就是圣灵吧。

除了渴望,我与勃拉姆斯的相通,大概是他德国人的理性和严谨。但是正如我写巴赫时所说,是某种理性的共鸣,然后再升腾为一种感性的共鸣。

勃拉姆斯的作品,不用说古典音乐爱好者,就是广为大众喜爱的也有那么两首。第一首是个热情奔放的匈牙利舞曲,第二首是个摇篮曲。这首摇篮曲,更接近我所理解的勃拉姆斯。这个一生未婚,没有孩子,晚年留着大胡子的作曲家,据说出门时兜里常带着糖果,好送给小孩子吃,想起来很有趣吧。而这首摇篮曲,曲调和旋律既温柔又甜美,应当是个很有爱心的人。

有爱心的人不一定时时都表现出来,勃拉姆斯据说对成年人就非常苛刻。然而不论如何,勃拉姆斯的情深似海还是音乐史上最动人的故事之一。对古典音乐稍有兴趣的人对这个故事都有所知,无非是说勃拉姆斯终生未娶,是因为爱上了老师夫人克拉拉的缘故。其实我们又怎么知道他们的事呢。克拉拉的丈夫是伟大的作曲家舒曼,他对克拉拉的感情非常深也很浪漫,只要听一下舒曼在恋爱间给克拉拉写的<Widmung>就会知晓。舒曼和对勃拉姆斯有伯乐提携之恩,在他成型作品尚未问世的时候就向世人夸口,音乐的未来和新路,尽在此君。可是舒曼忽然精神发生问题。他病中和死后,勃拉姆斯也许很爱克拉拉,但他们应该更是至深的朋友。这个感情故事是真,但又远不止这些。但我觉得,他未婚倒也不见得是完全因为克拉拉。毕竟他们一生书信往来,也时有见面。我觉得他之所以不求,一定是因为他所求的,超乎凡世所能满足。心灵上的东西,才是永远。我喜欢听的那个《摇篮曲》,并不是哄小孩子入睡的小调,而是一首提琴协奏曲,其中充满了心灵的情感。大提琴很沧桑,有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境界。高音处的小提琴则如天使的召唤,让心情向那满是繁星的苍穹涌动般升腾。这就我想说的勃拉姆斯,永远的勃拉姆斯。每个音节都验证着他那丰富细腻而又平静荡然的内心。

我喜欢勃拉姆斯包括他作品117号在内的几个间奏。这些是他晚年写的,按他的话说,那也是一首摇篮曲,是"让我所有忧伤入睡的摇篮曲"。你可以听到遗憾,悲伤,但更多的是温柔,爱意,妥协和沉思。联想到勃拉姆斯的生平,你可以看到克拉拉的身影。不过,也可以说是对生命本质的哲学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