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布鲁赫:太好听,太缠绵

古典音乐再怎么说也是阳春白雪,不可能让大众每个人都喜欢,要不然不成了流行音乐了!所以我对“普及交响乐”颇不以为然。

但“流行流行”,顾名思义,来得快,腻得也快。多年前的流行曲没有人能坚持听到今天。但古典音乐则不同,好的作品,历经上百年,爱好者依然在一遍遍地倾听。

而有那么一首,虽然是古典音乐,却能让大多数人瞬间被吸引住,因为它美得太婉转,太强烈,太持续,太动人。它也是最接近流行音乐的一首古典音乐:打开任何一个国家的古典音乐频道,你最可能听到的就是它。英美古典爱好者把这首列为最爱第一位。我说,皆因为,这首古典太好听,感情冲击太生猛。

哪一首呢?我说的是布鲁赫(Max Bruch)的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。大部分人都听过,也同意我的说法。这首曲子,尤其是第二章柔板,那真是把柔情演绎的淋漓尽致。那柔情,在如泣如诉中升华,一波一波地冲击过来,然后又被那配乐的小提琴队伍护送着,向高处漫涌,然后整个乐队,木管,铜管,定音鼓一起把柔情送到你感情的最深处。


可惜,我找不到录音链接。

大陆:https://v.youku.com/v_show/id_XMzkxNzEzNzc0OA==.html?spm=a2h0k.11417342.soresults.dposter

海外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OTrV73Be-PQ

布鲁赫是谁呢?他长的是这个样子:


这个样子有点老,其实那首小提琴协奏曲是他28岁时即1866年所作,同年4月24日由小提琴家克尼斯略夫(Otto von Königslöw)担任独奏、布鲁赫本人指挥作首演。但他觉得不完美,在著名小提琴家约瑟夫·约阿希姆的帮助下作了大幅修改,并在1867年完成了最终定稿。1868年1月5日,约阿希姆在不莱梅首演了经修改后的版本,并由赖恩戴勒(Karl Martin Rheinthaler)担任指挥。

提到了约阿希姆,那就得提到勃拉姆斯,因为勃拉姆斯和约阿希姆也是渊源太深,一辈子的朋友。甚至见李斯特和舒曼,也是约阿希姆的推荐。很多勃拉姆斯的曲子,也经过约阿希姆的意见修改过。

但是世间的事有时也是让人无可奈何。勃拉姆斯被人与巴赫贝多芬放在一起成为3B,布鲁赫的这首小提琴曲子这么美,而且他也是那3B一样的风格(对立于李斯特瓦格纳),为什么不能被加进去成为4B呢?偏偏没有,因为,他这首曲子太好了,没人再能,或者再愿意记住他其它的作品,虽然他也写了200 多首。对比勃拉姆斯,我能理解他的愤怒:人们啊,为什么你们只听我这一首曲子呢!

让人类永远听他的这首曲子就好!